2016年7月2日星期六

张千帆VS张维为:西方民主还是中国模式? by 宋鲁郑

From http://songluzheng.bokerb.com/633505

北京大学法学院张千帆教授和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有许多共同点:都姓张,都是上海人,都是海归,一个长期留美,一个长期旅欧。但更令人关注的是两者的不同:一个是西方民主的信奉者,一个是中国模式的推崇者。世人颇为期待的是,当这两位学者相遇时,将会撞出何等的火花。

著名的自由派刊物《炎黄春秋》2014年12月号发表了张千帆教授的文章《民主是绕不过的坎》----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张千帆教授选择《中国震撼》做为双方观点交锋的切入点,确实显示了学者的眼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阅读此书之后,就把它推荐给了世界银行前行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等人物;2012年6月20日,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为张维为教授的《中国震撼》一书举行了专场研讨会;此书曾荣膺《光明日报》2011年度光明书榜十大图书、《中外书摘》2011年度十大好书、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办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书·文化类、河北省阅读办2011年度十大好书等好评,而且早已译成英文,成为西方主流学者研究和引用的对象。西方主流媒体如BBC、纽约时报也多次采访。


2016年6月30日星期四

张爱玲:诗与胡说


【点评】
张爱玲(1920—1995),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1930年改名张爱玲;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投入文学创作。两年后,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并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和胡兰成;1944年与胡兰成结婚;1945年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1947年与胡兰成离婚;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1956年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8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1967年赖雅去世;1973年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1995年9月逝于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诗与胡说》:张爱玲的文章以想像丰富细腻,语言华美而著称,即使是带有说理议论性质的文章也是如此。从这篇文章透露出了张爱玲的一些文学主张,她非常反对繁文缛节的文学,而对于那些语言整洁干净,意境深远的作品则大为推崇。对于新诗的发展也提出了她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她对于语言的驾驭可以说是独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