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6日星期五

Ume Blossoms in the Snow

Comparative Reading of Chinese Classic Poem
 Thanks to Crystal Tsai's introduction from her Kindle Edition
 " A Poetical Portal to Chinese Culture"

雪梅 Ume Blossoms in the Snow 
作者: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
Ume blossoms fight snow while delaying falling to wait for spring.
騷人擱筆費評章
To judge which side wins, the poet takes a break from writing.
梅須遜雪三分白
Ume blossoms are 30 percent less white than snow
雪卻輸梅一段香
But snow loses for lacking the fragrance ume blossoms are emitting. 

 
My own rendition:

 Ume blossoms on snow covered branches
   yearn to be favored by the coming and going season
Idling scholars put away their pens
   meditating on the life and death of winter blossoms
Ume ought not to subject itself to harsh winter snow
Yet snow is totally crushed by Ume's fleeting scent.


One Teacher's commentary:
 
盧梅坡〈雪梅〉:「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這首詩從雪與梅之異同處出發,指出物各有其特色。
冬天的梅與雪,在春天隱而不見,因此引起了騷人墨客的歎惋。然也因此,
顯出梅的精神、雪的特殊。梅與雪同是冬景之一,然不同處則是梅有暗香,
雪有皚皚的白,各有各的特色,難以分出高下。這就如同每個人各有特色,
他人是替代不得的。

1 条评论:

AllThingsGO- since 1911 说...

水鄉古建築的巧思與雅趣 紀毓鼎遺著

編者按:紀毓鼎,字頌九,1915年中秋節(陽曆九月二十三日)生於江蘇泰州耕讀世家。1936年獲國立河南大學法學士學位,獲選編入就業訓導班。結訓後分發到江蘇江都地方法院,又奉令轉調江蘇如皋地方法院。1937年日軍入侵,如皋地方法院被迫解散。於是回到日軍未至的泰州,助泰縣地方法院處理民事案件,不久即得重慶政府派任泰縣第八行政區長。後日軍佔領泰州縣城,汪精衛政府試圖延攬,堅辭不就。抗戰勝利後,協助國民政府接收江蘇省各級法院,出任蘇州地方法院檢察官,兼江蘇高等法院檢察處主任書記官,1948年夏天轉調江西,1949年遷台。在臺北改任律師。與妻儲倩穠原育有三子三女,僅一子三女成人。子赴美留學後定居美國。紀先生年逾七旬方告退休,並移居美國安享晚年,勤畫花鳥。至高壽九十,仍耳聰目明,行動自如。終因肺癌病逝。本文為節錄紀毓鼎先生流傳後世之回憶錄“消閒雜述草稿”中之片段。

故鄉江蘇泰州毗鄰揚州,是如同揚州一般詩情畫意的水鄉。由於地方富庶,東鄉很多詩禮人家,沐承祖蔭,不求聞達,善待佃農。地主收田租不到收成的三分之一,尚負供應農具之責。故我鄉佃農都有整潔之住屋,生活安定,一派詳和。因鄉曲偏僻,幸未受軍閥戰亂波及,抗戰期間日軍雖攻入縣城,但未達鄉間,到抗戰末期就已開始的國共內戰之前,泰州東鄉一直為世外桃源。

甯靜的水鄉之中,農舍景觀是小橋流水人家。世家宅院亦往往臨水而建,我家即是一例。我紀家園溝占地五十餘畝,呈長方形,四周有河流,可通舟揖。河岸遍植桑櫸楡柳,加以各處點綴的古柏,梧桐,丹桂,銀杏,遠看群峰插天,近處綠雲繞地,氣勢莊嚴雄偉。

正宅居中略偏北,近船碼頭,便利上下。東西南三面的水不通其他河道,僅供附近農家灌溉,洗滌,飲用,稱作溝,頗覺貼切。

從水路進出紀家園溝,是由通河流的北邊上下船。若走旱路,就須經過東南方的土壩,進來向西轉,從左垂楊右巨桑的綠蔭大道行數丈,再右轉到正宅大門廣場。旱路雖較曲折,但頗饒氣勢。

正宅外觀是正方形,大門面向東方,兩邊有豎立的雕花石鼓一對。大門堂十分寬敞,古時可停兩頂官轎,並有門凳一對,過去可供轎夫坐。大門堂兩側各有向內開的門房二間,供守門人住。穿過大門堂是一個大天井,迎面一堵嵌縷神龕的粉壁,右側有二門。進入二門,才是正廳的大天井。

故鄉的鄉村宅院,凡是正屋都有突出的飛簷,不但美觀,而且遮擋夏陽冬雪。尤其簷口裝著漏斗,把落向屋頂的雨水導向預置缸內,用以泡茶,其味不亞名泉。

我家大廳前面向兩邊伸出寬廣的龍梢(簷下廻廊的別名),西角有一小門通西花廳。至親好友可由龍梢逕入花廳書房雅敘,比在一派官味的大廳中輕鬆。

大廳前面是一排十六扇空花槅扇,春秋天糊薄綿紙,取其光亮;冬天糊厚皮紙,可擋風寒。夏天則卸去槅扇,換裝欄杆,掛上篾絲竹簾,以透風涼爽。

大廳後部屏門前,有長條幾案,放置花瓶,鏡架,古玩。再前面有大炕,上有錦墊矮幾,前有踏腳凳,居中朝外,應是最尊貴之上座。廳中央還有東西對列的太師椅八張,也放著錦帔錦墊。每兩椅之間有一張茶几,方便又氣派。

大廳後部屏門正中掛的巨幅中堂畫,要隨時令調換。過年掛天官賜福,端午掛墨龍,中秋掛松鶴,冬天松竹梅。參以名家書法,兩側陪襯對聯,大有學問。

大廳兩側各有八仙桌椅一組,上方懸古色古香的吊燈。廳前有掛宮燈一排,逢過年或喜慶,在燈沿加上珠絡絲穗,非常美觀。

廳後過了天井是堂屋。堂屋正中是一排三張神櫃,擺滿香爐燭臺。也有祖先牌位。早晚必定上香。為了祖母住在堂屋,夏天在天井中放了四個石鼓,豎起木架,擱上竹製篾片十二扇,遮擋炎熱很有效。

西花廳前面走廊較寬,外沿有護欄,一切佈置與大廳近似。屏門後多一道牆,有個小天井通西廂走廊和甬道,所以從堂屋去西花廳不須繞路經過大廳。而堂屋,天井,東西廂之間都有院牆和腰門,很謹慎安全。

家鄉氣候四季分明,冬天都會降雪,盛夏很熱,因之房屋建築力求厚實。古時沒有水泥,一般用糯米汁調石灰,其粘性可維持千百年,實在強過水泥。此外,屋頂能否抵擋寒燠之氣,要看覆瓦的厚薄。考究的房子是將瓦片半立式放置,叫做站瓦。雖然用料較多,但功效很大!

不知故居房屋建了多少年?總之我十分喜歡。當初覺得唯一要改進的只是天花板和地板易藏老鼠蟲蟻。而今科學發達,除蟲滅鼠不成問題,但故居已經化為烏有了。能不痛心乎!

歡迎各界惠賜各類創作稿件,email:lulijen46@gmail.com